在之前我们讨论过单粒子态,现在我们考虑多个粒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情况。例如在粒子对撞实验中:在粒子对撞前与粒子对撞后,粒子彼此相隔足够远,相互作用很微弱,我们可以将这些粒子看作一系列单粒子态;在粒子碰撞的过程中,相互作用很强。在这样的对撞实验中:唯一可观测的物理量是 散射截面,用来表示特定散射过程的可能性。现在,我们先从理论上介绍有关 散射矩阵 的概念,再来看如何用其计算散射截面。
散射矩阵
入射态与出射态
在粒子散射中有三个过程:
- 初态粒子入射 t→−∞
- 粒子发生相互作用
- 末态粒子出射 t→+∞
不妨来看,这三个过程存在很大不同:初态可以表示为一系列单粒子态的直积,每个单粒子态可以用 (pi,σi,ni) 来表示,其中 pi 为四动量,σi 为自旋,ni 为粒子种类,我们将组成初态的所有粒子的集合记为 α;末态也是这样一些单粒子态的直积,但具体的单粒子态会有差别、也可能含有不同的粒子,我们用 β 表示末态粒子的集合。我们称这样的初态与末态记为:
Ψα+,Ψβ−
其中上角标 ± 表示:t→±∞。我们称 Ψα+ 为 入射态 in-state,Ψβ− 为 出射态 out-state。
另一方面:从海森堡绘景中看,态矢并不随时间演化。入射态和出射态只是同一个态 Ψ 在不同时间下的观察。现在再转换到薛定谔绘景中,设 t=0 时系统的态为 Ψ,系统的哈密顿量为:
H=H0+V
其中 H0 为自由情形的哈密顿量,V 表示相互作用。那么有:
Ψα+=τ→−∞limexp(−iHτ)ΨΨβ−=τ→+∞limexp(−iHτ)Ψ(1)
观察 (1) 中两式的从右边到左边,这提示我们可以将 α 与 β 统一记为 α,而用时间来区分入射态与出射态,即:
Ψα±
最基本的,我们考虑 Ψα± 为 H 的本征态,有:
HΨα±=EαΨα±(2)
若仅考虑 H0,那么其能量本征态为平面波:
H0Φα=EαΦα(3)
满足如下正交归一关系:
⟨Φα∣Φα′⟩=δ(α−α′)
注意:我们在不引起歧义时直接将态矢 ∣Φ⟩ 记为 Φ,只在必要的时候使用 Dirac 符号。
这里 δ(α−α′) 的含义为:
δ(α−α′)≡∏δnn′∏δσσ′∏δ(3)(p−p′)
Ψα± 与 Φα 的能量本征值相同是很好理解的,因为在 t→∓∞ 时,粒子彼此相隔足够远,相互作用 V→0。
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:真实的入射态/出射态会是能量的本征态吗?答案是否定的!这点从不确定性关系:ΔEΔt⩾ℏ/2 出发很好理解。若入射态/出射态为能量本征态,那么 Δt→∞,这个结果说明能量本征态必然在时间上是非定域的,即我们完全不能确定在何时发生相互作用。而我们期望的物理图象是:入射态为一些粒子,在某一时刻发生相互作用后,又作为一些粒子出射出去。那么,我们必须考虑 真实的入射态/出射态为能量本征态叠加所形成的波包。即:
∫dαg(α)Ψα±(4)
这里 ∫dα⋯ 的含义为:
∫dα⋯≡n⋯,σ⋯∑∫d3p⋯
但是,我们仍然将 Ψα± 定义为 H 的本征态,称为 入射态 in-state\出射态 out-state,但要理解 Ψα± 只有出现在 (4) 式中才有物理意义。
时间演化算子作用其上成为:
exp(−iHτ)∫dαg(α)Ψα±=∫dαe−iEατg(α)Ψα±(5)
在 τ→∓∞ 时,有 Ψα±→Φα。所以 (5) 式成为:
∫dαe−iEατg(α)Ψα±→∫dαe−iEατg(α)Φα(6)
将 (6) 式可以重写为:
exp(−iHτ)∫dαg(α)Ψα±→exp(−iH0τ)∫dαg(α)Φα(7)
从 (7) 中我们得到:
Ψα±=τ→∓∞limexp(iHτ)exp(−iH0τ)Φα≡τ→∓∞limΩ(τ)Φα=Ω(∓∞)Φα(8)
其中:
Ω(τ)≡exp(+iHτ)exp(−iH0τ)(9)
也应当记住,(8) 式只有在波包中才有意义。
根据 (7) 式,入射态、出射态的正交归一性容易得到:
→∫dαdβexp(−i(Eα−Eβ)τ)g(α)g∗(β)⟨Ψβ±∣Ψα±⟩∫dαdβexp(−i(Eα−Eβ)τ)g(α)g∗(β)⟨Φβ∣Φα⟩
由 g(α) 的任意性,得到:
⟨Ψβ±∣Ψα±⟩=⟨Φβ∣Φα⟩=δ(β−α)(10)
以上我们的讨论都基于:在 τ→∓∞ 时,Ψα±→Φα。我们现在来看在一般情况下,Ψα± 与 Ψα 的关系。我们当然要利用能量本征方程 (2)(3):
{HΨα±=EαΨα±H0Φα=EαΦα⇒{(Eα−H0)Ψα±=VΨα±(Eα−H0)Φα=0
这提示我们可以写出如下形式解:
Ψα±=Φα+Eα−H0±iϵVΨα±(11)
这里,我们为了时在 V→0 时,Eα−H0 的倒数有意义,我们为其添加了一微小虚部 iϵ。(11) 式可重写为:
Ψα±=Φα+Eα−H0±iϵVΨα±=Φα+∫dβEα−H0±iϵ∣Φβ⟩⟨Φβ∣V∣Ψα±⟩=Φα+∫dβEα−Eβ±iϵTβα±Φβ(12)
其中:
Tβα±=⟨Φβ∣V∣Ψα±⟩(13)
方程 (12) 被称为 Lippmann-Schwinger 方程。
现在我们来说明添加了一微小虚部后的表达式 (11) 将满足 (6) 式。考虑以下波包:
Ψg±(t)≡∫dαe−iEαtg(α)Ψα±Φg(t)≡∫dαe−iEαtg(α)Φα
我们想要证明:
t→∓∞lim(Φg(t)−Ψg±(t))=0(14)
利用 (12),得到;
Ψg±(t)=Φg(t)+∫dα∫dβEα−Eβ±iϵe−iEαtg(α)Tβα±Φβ=Φg(t)+∫dβΦβ∫dαEα−Eβ±iϵe−iEαtg(α)Tβα±=Φg(t)+∫dβΦβJβ±
其中:
Jβ±≡∫dαEα−Eβ±iϵe−iEαtg(α)Tβα±
当 t→−∞ 时:考虑 Jβ+,其极点为 Eβ−iϵ,而指数因子提示我们选取积分围线上闭合,自然有 Jβ+=0。同理对于 t→+∞ 时有 Jβ−=0。于是 (14) 式的成立是显然的。
散射矩阵
我们现在对于入射态与出射态各自选取一套基 Ψα+,Ψβ−。我们将 散射矩阵 S-matrix 定义为:
Sβα=⟨Ψβ−∣Ψα+⟩(15)
在这里,大家对概念可能会有混淆,不妨我们再来回顾几个问题:
- 入射态与出射态的正交关系如何理解?
注意:在 (10) 式中,我们只给出了入射态和入射态,出射态与出射态之间的正交关系,而没有提及入射态和出射态的正交关系这一说法,所以 (15) 式是非平凡的。
- 我们之前提到入射态和出射态可以通过时间演化联系起来,因此我们用统一的指标 α 来表示,那么这里又选取了 α,β 两套指标来表示入射态与出射态是为什么呢?
在之前,我们使用同一指标 α 来表示,是为了强调 Ψα± 其实是一个态矢在不同时间的观察,但是并非说在任意时刻,Ψα 都足够简单,例如我们选取 Ψα+ 为一些简单的单粒子态,而 Ψα− 则是需要计算得到的。我们在 (15) 式中所做的是:选取 Ψα− 与 Ψβ+ 都为已经选取好的简单的基底。
在无相互作用时,散射矩阵成为:
Sβα=⟨Ψβ−∣Ψα+⟩=⟨Φβ∣Φα⟩=δ(β−α)(16)
另外,散射矩阵是幺正的:
∫dβSβγ∗Sβα=∫dβ⟨Ψβ−∣Ψγ+⟩∗⟨Ψβ−∣Ψα+⟩=∫dβ⟨Ψγ+∣Ψβ−⟩⟨Ψβ−∣Ψα+⟩=⟨Ψγ+∣Ψα+⟩=δ(γ−α)(17)
即 S†S=1。
由 (8) 式得到:
Sβα=⟨Ψβ−∣Ψα+⟩=⟨Φβ∣Ω(+∞)†Ω(−∞)∣Φα⟩≡⟨Φβ∣S∣Φα⟩
有:
S=Ω(+∞)†Ω(−∞)≡U(+∞,−∞)(18)
其中:
U(τ,τ0)≡Ω(τ)†Ω(τ0)=exp(iH0τ)exp(−iH(τ−τ0))exp(−iH0τ0)(19)
我们现在来推导有关散射矩阵的表达式。对于入射态 Ψ+,考虑:
Jβ+≡∫dαEα−Eβ+iϵe−iEαtg(α)Tβα+
不过现在考虑 t→+∞。我们将选取积分围线向下闭合。此时:积分围先包含极点 Eβ−iϵ。在 ϵ→0+ 的极限下,利用留数定理可得:
Jβ+→−2πie−iEβt∫dαδ(Eα−Eβ)g(α)Tβα+
因此:
Ψg+(t)→∫dβe−iEβtΦβ[g(β)−2πi∫dαδ(Eα−Eβ)g(α)Tβα+](20)
另外:
Ψg+(t)=∫dαe−iEαtg(α)Ψα+=∫dαe−iEαtg(α)(∫dβ∣Ψβ−⟩⟨Ψβ−∣)∣Ψα+⟩=∫dαe−iEαtg(α)∫dβ⟨Ψβ−∣Ψα+⟩Ψβ−=∫dαe−iEαtg(α)∫dβΨβ−Sβα
考虑到散射过程中能量守恒,这体现为散射矩阵应当含有因子 δ(Eα−Eβ)。因此 Ψg+(t) 又可以写为;
Ψg+(t)=∫dβΨβ−e−iEβt∫dαg(α)Sβα(21)
比较 (20)(21) 式,得到:
∫dαg(α)Sβα=g(β)−2πi∫dαδ(Eα−Eβ)g(α)Tβα+
即:
Sβα=δ(β−α)−2πiδ(Eα−Eβ)Tβα+(22)
其中 Tβα+=⟨Φβ∣V∣Ψα+⟩,若近似认为 Ψα+≃Φα,即忽略入射态与自由粒子态的差别。那么得到:
Sβα≃δ(β−α)−2πiδ(Eα−Eβ)⟨Φβ∣V∣Φα⟩(23)
更一般的,在散射过程中四动量将守恒,因此散射矩阵将写为以下一般的形式:
Sβα−δ(β−α)=−2πiMβαδ(4)(pβ−pα)
其中 Mβα 可能会含有更多的 δ 函数,我们将在以后讨论这件事。
散射矩阵的物理意义
当我们要讨论发生散射的概率时,我们需要计算 ∣Sβα∣2,其中包含 [δ(4)(pβ−pα)]2 项,如何理解这件事呢?
我们首先考虑:所有的物理粒子被限制在一个有限的宏观区域 V 中,例如我们考虑一个边长为 L 的 箱子 box。那么:在此空间中,粒子的动量只能取离散值:
p=L2π(n1,n2,n3),ni∈Z(24)
那么在散射矩阵中出现的保证动量守恒的 δ 函数:
δ(3)(p′−p)=(2π)31∫d3xei(p′−p)⋅x
将其中对空间的积分限制在体积 V 内,成为:
δV(3)(p′−p)≡(2π)31∫Vd3xei(p′−p)⋅x=(2π)3Vδp′,p(25)
对于 Ψα 来说,设 α 中包含 Nα 个粒子。相应的正交归一条件成为:
⟨Ψα∣Ψα′⟩=δ(α−α′)=[(2π)3V]Nαδα,α′(26)
我们将箱中的态矢重新定义为:
ΨαBox=[V(2π)3]2NαΨα(27)
那么 (26) 成为:
⟨ΨαBox∣Ψα′Box⟩=δα,α′(28)
散射矩阵也可以写为:
Sβα=⟨Ψβ−∣Ψα+⟩=[(2π)3V]2Nα+Nβ⟨Ψβ−,Box∣Ψα+,Box⟩=[(2π)3V]2Nα+NβSβαBox(29)
散射矩阵还出现了保证能量守恒的 δ 函数:
δ(Eα−Eβ)=2π1∫exp(i(Eα−Eβ)t)dt
我们要将时间限制在一定区间内,这件事情的意义是明显的:因为散射过程可能在任何时间发生,脱离时间谈散射的概率是没有意义的。现在,将时间限制在区间 [−2T,2T] 内,我们现在将用以下函数替代 δ(Eα−Eβ):
δT(Eα−Eβ)=2π1∫−2T2Texp(i(Eα−Eβ)t)dt(30)
那么现在一个限制在体积 V 内,在时间 T 中的,由给定的态 α,经过相互作用,跃迁到特定的 β 态上的概率为:
P(α→β)=∣SβαBox∣2=[V(2π)3]Nα+Nβ∣Sβα∣2(31)
对于粒子种类的相同的一系列 β 来说,我们要对其所有可能的动量、自旋作相应的积分、求和才能得到总的跃迁概率。先考虑对动量的积分。对于单粒子来说:一个在动量空间 d3p 中的粒子所可能具有的状态数为 (2π)3Vd3p。现在将 dβ 记为所有粒子动量空间 d3p 的乘积。那么在 dβ 内包含的状态数为:
dNβ=[(2π)3V]Nβdβ(32)
得到末态在 dβ 内的跃迁概率为:
dP(α→β)=P(α→β)dNβ=[V(2π)3]Nα∣Sβα∣2dβ(33)
考虑到:
Sβα∣Sβα∣2=δ(β−α)−2πiδ(4)(pβ−pα)Mβα=∣δ(β−α)∣2+∣2πiδ(4)(pβ−pα)Mβα∣2
我们通常比较关心因为相互作用导致的第二项。在 β=α 时,我们直接将散射矩阵写为:
Sβα=−2πiδ(4)(pβ−pα)Mβα
在有限体积与有限时间中,得到:
Sβα≡−2πiδT(Eβ−Eα)δV(3)(pβ−pα)Mβα(34)
此时,∣Sβα∣2 的含义是清楚的,因为 δT(0) 与 δV(3)(0) 的值是有良好定义的。将 (34) 代入 (33) 得到:
dP(α→β)=[V(2π)3]Nα∣Sβα∣2dβ=[V(2π)3]Nα(2π)2[δT(Eβ−Eα)δV(3)(pβ−pα)]2∣Mβα∣2dβ=[V(2π)3]Nα−12πT(2π)2δT(Eβ−Eα)δV(3)(pβ−pα)∣Mβα∣2dβ
当 T,V→∞ 时,δT(Eβ−Eα)δV(3)(pβ−pα)→δ(4)(pβ−pα)。现在考虑 跃迁速率 transition rate:
dΓ(α→β)=TdP(α→β)=(2π)3Nα−2V1−Nα∣Mβα∣2δ(4)(pβ−pα)dβ(35)
在往下讨论前,将有关散射矩阵、跃迁概率、跃迁速率的理论用洛伦兹不变的因子写出是很有意义的。
首先应当清楚:如下正交归一关系并不是洛伦兹不变的。
⟨Ψα∣Ψα′⟩=δ(α−α′)
其原因为:其中包含的 δ(3)(p−p′) 并不是洛伦兹不变的。在有关 Klein-Gordon 场单粒子态的讨论中我们也讨论过类似的问题。因此我们建议采用如下的正交归一关系:
⟨Ψα′∣Ψα′′⟩=α∏Eδ(α−α′)
容易得到其是洛伦兹不变的。对应的态势定义为:
Ψα′≡α∏E21Ψα(36)
我们可以将散射矩阵写为:
Sβα=⟨Ψβ−∣Ψα+⟩=(α∏E21β∏E21)−1⟨Ψβ′−∣Ψα′+⟩=α=β(α∏E21β∏E21)−1(−2πiδ(4)(pβ−pα)Mβα′)(37)
其中:
Mβα′≡α∏E21β∏E21Mβα
为洛伦兹不变的跃迁矩阵元。
现在对所有可能的自旋求和,将 (35) 式写为:
spins∑dΓ(α→β)=(2π)3Nα−2V1−Nαspins∑∣Mβα∣2δ(4)(pβ−pα)dβ=(2π)3Nα−2V1−Nα(α∏E)−1spins∑∣Mβα′∣2δ(4)(pβ−pα)∏βEδβ=(2π)3Nα−2V1−NαRβα(α∏E)−1δ(4)(pβ−pα)∏βEδβ(38)
其中:
Rβα≡spins∑∣Mβα′∣2=spins∑∣Mβα∣2β∏Eα∏E(39)
不难看出,除了 ∏αE 之外,其他所有的因子都是洛伦兹不变的。
衰变速率与散射截面
现在我们针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讨论。
当 Nα=1 时:该反应为一个粒子到所有可能的末态的 衰变。
根据 (38) 式得到 衰变速率 为:
spins∑dΓ(α→β)=2πRβαEα−1δ(4)(pβ−pα)∏βEδβ(40)
当 Nα=2 时:该反应为两个粒子间的散射。得到散射的跃迁速率为:
spins∑dΓ(α→β)=V(2π)4Rβα(E1E2)−1δ(4)(pβ−pα)∏βEδβ(41)
我们得到所选取的空间体积越大,发生散射的跃迁速率越低。这点是显然的,因为体积的增加使得两个粒子更难发生相互作用。因此,我们希望得到一个与所选取体积无关的物理量。一个合理的情形为:考虑一个速度为 uα 的粒子 1 与静止、均匀分布在体积为 V 内的粒子 2 发生反应。粒子 2 的密度为 V1。那么以 1 粒子为参考系,反应速率就正比于粒子 2 的通量 Φα=uα/V。一般来说,uα 就是这两个粒子的相对速度。现在我们考虑单位通量下的衰变速率:
spins∑dσ(α→β)=spins∑dΓ(α→β)/Φα=(2π)4uα−1Rβα(E1E2)−1δ(4)(pβ−pα)∏βEδβ(42)
这就是 微分散射截面 differential cross-section,对末态求积分后得到 总散射截面。(42) 式是洛伦兹不变的,假设粒子 1,2 速度共线,相对速度可以表示为:
uα=∣v1−v2∣=∣E1p1−E2p2∣=(E1p1−E2p2)2=E12E12−m12+E22E22−m22+E1E22(p1⋅p2−E1E2)=E1E2−m12E22−m22E12+2p1⋅p2E1E2=E1E2m12m22+E12E22−m12E22−m22E12+2p1⋅p2E1E2−m12m22−E12E22=E1E2p12p22−2p1⋅p2E1E2+E12E22−m12m22=E1E2(p1⋅p2)2−2p1⋅p2E1E2+E12E22−m12m22=E1E2(E1E2−p1⋅p2)2−m12m22=E1E2(p1⋅p2)2−m12m22
于是,我们采用下式为相对速度的定义式:
uα=E1E2(p1⋅p2)2−m12m22(43)
因此容易看出微分散射截面为洛伦兹不变量。
现在考虑末态粒子数为 2 的情况。由于散射截面为洛伦兹不变量,我们通常选取在 质心系 中进行计算。那么 (41) 式中出现的以下因子成为:
δ4(pα−pβ)dβ=δ3(p1′+p2′)δ(E1′+E2′−E)d3p1′d3p2′
对 d3p1′ 积分,考虑到第一个 δ 函数,得到:
δ4(pα−pβ)dβ→δ(E1′+E2′−E)d3p2′=δ(∣p1′∣2+m1′2+∣p2′∣2+m2′2−E)∣p2′∣2d∣p2′∣dΩ=δ(∣p1′∣2+m1′2+∣p1′∣2+m2′2−E)∣p1′∣2d∣p1′∣dΩ
设 k′=∣p1′∣ 满足 E1′+E2′−E=0,得到:
\begin{aligned}
&k' = \frac{\sqrt{(E^2-m_1'^2-m_2'^2)^2 - 4m_1'^2m_2'^2}}{2E}\\
&E_1' = \sqrt{k'^2 + m_1'^2} = \frac{E^2-m_2'^2 + m_1'^2}{2E}\\
&E_2' = \sqrt{k'^2 + m_2'^2} = \frac{E^2-m_1'^2 + m_2'^2}{2E}\\\
\end{aligned}
因此:
=d∣p1′∣d(∣p1′∣2+m1′2+∣p1′∣2+m2′2−E)∣p1′∣=k′E1′k′+E2′k′=E1′E2′k′E
根据 δ 函数的性质,得到:
δ4(pα−pβ)dβ→k′EE1′E2′δ(∣p1′∣−k′)∣p1′∣2d∣p1′∣dΩ=EE1′E2′k′dΩ
当初态粒子数为 1 时,那么衰变率为:
dΩdΓ(α→β)=E2πk′E1′E2′∣Mβα∣2(44)
当初态粒子数为 2 时,得到微分散射截面:
dΩdσ(α→β)=Euα(2π)4k′E1′E2′∣Mβα∣2=E2k(2π)4k′E1′E2′E1E2∣Mβα∣2(45)
光学定理
之前我们得到散射矩阵的表达式为:
Sβα=δ(β−α)−2πiδ(4)(pβ−pα)Mβα
利用散射矩阵的幺正性 S†S=1 得到:
δ(γ−α)=∫dβSβγ∗Sβα=δ(γ−α)−2πiδ(4)(pγ−pα)Mγα+2πiδ(4)(pγ−pα)Mαγ∗+4π2∫dβδ(4)(pβ−pγ)δ(4)(pβ−pα)Mβγ∗Mβα
得到:
0=−iMγα+iMαγ∗+2π∫dβδ(4)(pβ−pγ)Mβγ∗Mβα
当 α=γ 时,得到:
ImMαα=−π∫dβδ(4)(pβ−pα)∣Mβα∣2(46)
对于初态 α,所有可能的反应速率总和为:
Γα≡∫dΓ(α−β)=∫dβdβdΓ(α−β)=(2π)3Nα−2V1−Nα∫dβ∣Mβα∣2δ(4)(pβ−pα)=−π1(2π)3Nα−2V1−NαImMαα(47)
这称为 光学定理 optical theorem。特别地,当 α 为两粒子态时,得到:
ImMαα=−16π3VΓα=−16π3uασα(48)